少一顆牙 多一分失智風險
你是否以為「缺牙只是咬合差一點、吃東西不方便」?事實上,越來越多研究指出,缺牙與失智症之間有著密切關聯。如果你或家人有缺牙問題,千萬別再忽略它的長期影響!
缺牙與失智風險的關聯:科學研究怎麼說?
近年國際醫學期刊指出,牙齒不只影響進食功能,更與大腦健康息息相關。研究發現:
少於20顆牙齒的長者,失智風險幾乎是正常牙數的兩倍
每少一顆牙,認知功能退化的風險就上升約1.5%
完全無牙、又沒配戴假牙者,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高出48%
這些數據來自多項實證研究,包括《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》、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》與《Clinical Oral Implants Research》等學術期刊,顯示牙齒健康與大腦功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為什麼缺牙會影響大腦?
咀嚼不只是讓我們進食,它其實是一種「大腦刺激」。當牙齒數量減少、咀嚼力下降,會導致:
大腦刺激減少:少咀嚼,大腦血流量降低,影響認知區域如海馬迴的活性
營養攝取困難:無法咬碎蔬果、堅果等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,長期影響腦部營養
社交與情緒退化:缺牙影響說話與外觀,導致社交減少、情緒低落,也是失智高風險因子
拔牙不是結束,是連鎖問題的開始
許多患者以為:「先拔掉就好,想植牙再說。」但事實上,拔牙後骨頭會快速流失。根據統計,拔牙後的齒槽骨在半年內可能流失40%~60%,會導致:
骨頭高度與寬度嚴重不足,無法植牙或需額外補骨
臉型凹陷、牙齦線條改變,影響外觀
咀嚼力下降,進一步增加失智風險
預防失智,從「齒槽骨保存術」開始
即使你暫時不想植牙,牙醫師仍建議:拔牙當天就應該做齒槽骨保存術(ARP)!
🔎 什麼是齒槽骨保存術(ARP)?
齒槽骨保存術是一種在拔牙當天立即補骨的處理方式,目的在於減少齒槽骨萎縮,為未來植牙或假牙打下良好基礎,也能維持外觀與功能

齒槽骨保存術的好處:
大幅減少骨頭萎縮與牙齦凹陷
保留未來植牙空間與可能性
維持臉型自然、不老化
減少未來補骨手術的範圍與風險
維持咀嚼力,間接降低失智風險
誰適合做齒槽骨保存術?
正在安排拔牙,但還沒決定是否要植牙
不想未來補骨補到痛,也不想花更多錢
關心長輩牙齒健康,家族中有失智症病史
想維持臉型與笑容的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