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牙是現代牙科重建牙齒功能與美觀的重要技術,雖然術後成功率高、恢復快,但許多患者在手術後幾天內會發現牙齦紅腫、輕微不適,甚至懷疑是否發炎。這篇文章將帶您深入了解:植牙後的紅腫現象是否正常?又該如何分辨是「正常恢復」還是「發炎感染」的警訊?
✅ 植牙術後出現紅腫,是正常的生理反應
手術後的局部紅腫與輕微腫脹是人體正常的修復反應,就像身體其他部位手術後也會紅腫一樣。這些反應是身體啟動「癒合機制」的證明,常見於手術後前三到五天內,症狀包括:
傷口周圍牙齦微微紅腫
輕微悶痛或脹感
少量滲血或唾液中帶血絲
傷口處溫度稍高
只要這些症狀在幾天內逐漸緩解,一般無須過度擔心。
⚠️ 哪些狀況代表可能「發炎感染」?
若紅腫情形超過一週仍未減緩,甚至有加劇趨勢,就需提高警覺。以下是感染性發炎的常見徵兆:
🔴 症狀1:紅腫持續擴大、變得明顯疼痛
正常紅腫應在幾天內減退,若反而越來越腫、按壓會痛、疼痛延伸至臉頰或下顎,很可能是組織感染。
🔴 症狀2:持續滲膿、異味出現
若傷口有膿液、白色分泌物,或口中出現難聞氣味,表示局部細菌過多,恐已感染。
🔴 症狀3:體溫升高、感覺全身不適
少數感染可能擴散導致發燒、疲倦、淋巴結腫脹等全身性症狀,需立即就醫。
💡 分辨關鍵:從時間、變化與整體感受來觀察

若您觀察到屬於感染的徵兆,請儘速回診由醫師檢查確認,避免感染惡化。
🩺 為什麼會感染?四個常見原因
術後清潔不佳:未確實依指示漱口或刷牙,導致細菌滋生。
抽菸或嚼檳榔:這些習慣會降低癒合速度,增加感染機率。
本身免疫力較差:如糖尿病患者,較容易發炎。
植體與骨結合不良:少數狀況下,身體對植體排斥。
🛡️ 如何降低感染風險?術後照顧三大重點
1. 嚴格執行口腔清潔
每日使用漱口水與軟毛牙刷清潔非傷口處,並依醫師指示進行牙齦護理。
2. 避免刺激與劇烈活動
術後一週內請避免抽菸、喝酒、吃太硬的食物,並減少用力咀嚼。
3. 按時服藥與回診追蹤
遵從醫囑服用抗生素與止痛藥,定期回診追蹤傷口與植體癒合狀況。